- 白園聯(lián)系方式:
- 白園門票價格:10元
- 白園獲得榮譽: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
- 白園開放時間:
如果你早已準備好旅游證件,如果你想來 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,如果你想使用最低的價 格購買到白園旅游商品,加入旅游尾單平臺吧! 我們將會把最新最劃算的白園旅游產(chǎn)品推送給 您!趕快預留您的聯(lián)系方式吧。
唐代大詩人白居易(772—846年),晚年定居洛陽履道里(今離區(qū)獅子橋、賀村、大屯一帶),卒葬龍門東山琵琶峰頂。唐代大詩人白 居易(公元772-846年)的墓園,也稱白園,位于洛陽香山的琵琶峰上。1961年,國務院公布白居易墓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1982年洛陽市政府撥款110萬元重修白園,1985年建成開放。
蒼松翠柏簇擁的白冢,就臥在“琵琶”端首。白居易晚年寓居香山,又號“香山居士”,埋葬此地,既符合詩人生前的心愿,又暗合了其傳世名作《琵琶行》的意蘊,可謂獨具匠心,令人贊嘆。有人說,詩人生前喜歡伊闕(今洛陽龍門)風光,特意囑咐后代將他葬在這里,好在死后也能靜靜欣賞伊闕勝景。不過也有人說,詩人葬在琵琶峰巔是另外的意思。白居易在官場中浸淫多年,日益認識到官場的黑暗。到了晚年,詩人仕途灰暗,所以也不希望后代再步自己的后塵。于是,詩人留下遺囑:從今后代再不要做官。他見琵琶峰前面陡峭,下臨闊水,是塊絕地,是選墓址的忌諱之處,就故意舍棄北邙那人人向往的風水寶地,將自己的墓址選在這前臨絕地的琵琶峰巔,以斷了自家的官氣。白居易的后代,不知是自覺遵守祖訓,還是真讓詩人斷了官氣,當官的還真是寥寥。
白園包括龍門橋東頭整個琵琶峰,占地44畝,分為青谷、墓體、詩廊三區(qū),系根據(jù)詩人性格、唐代風采和得體于自然的原則設(shè)計建造的紀念性園林建筑。迎門為青谷區(qū),叢竹夾道,懸瀑飛灑,荷池送爽。拾級而上,兩旁一棵棵高大的古木,默默地立在那兒,寧靜而安詳,軀干扶搖直上,鱗片斑駁,虬枝凌空橫飛,左右交錯,綠陰遮地,情趣盎然。山間泉吟溪唱,不絕于耳,優(yōu)美動聽,宛如琵琶奏出的優(yōu)美樂曲,令人頓生懷古之情,仿佛穿越千余年的時光隧道,又回到詩人當年謫貶之地的潯陽江頭。穿過綠荷搖曳的白池,登上山石小徑,來到翠柏遮蔭的山腰,游客會見到一座黃草覆頂?shù)膱A形亭子,亭中有環(huán)亭竹椅可供游人歇息。這座樸素的圓形建筑叫“聽伊亭”,又名草亭,是為紀念白居易成名作《賦得古原草送別》而建。詩文是:“離離原上草,一歲一枯榮。野火燒不盡,春風吹又生。遠芳侵古道,晴翠接荒城。又送王孫去,萋萋滿別情?!贝嗽娎世噬峡?,洛陽為之一時紙貴。
草亭的含義
進白園,穿過綠荷搖曳的白池,登上山石小徑,來到村柏遮蔭的山腰,游客會見到一座黃草履頂?shù)膱A形亭子,亭中有環(huán)亭竹椅可供游人歇息。坐在亭中,聽著山前伊河嘩嘩的水聲,更能感受到腳下這條山谷的幽靜,感覺到時間的凝固,仿佛身旁安息的那位詩人正在柏林中漫步,吟誦著一篇篇嘔心之作。
這座樸素的圓形建筑叫“聽伊亭”,又名草亭,是為紀念白居易成名作《賦得古原草送別》而建。詩文是:
離離原上草,一歲一枯榮。
野火燒不盡,春風吹又生。
遠芳侵古道,晴翠接荒城。
又送王孫去,萋萋滿別情。
此詩作于貞元三年(公元787年),詩人那年16歲。詩是應考的習作。按科場規(guī)定,凡指定、限定的詩題,題目前須加“賦得”二字,詩要寫得緊扣題意,起承轉(zhuǎn)合分明,對仗精工,渾然天成。由于要求嚴,所以向少佳作。
唐朝張固《幽閑鼓吹》記動了個關(guān)于此詩的故事:白居易剛到京城長安時,拿 著自己的作品去拜訪當時有名的詩人顧況。顧況看白居易還是個半大孩子,心里有點瞧不起他,看著白居易詩稿上的名字哈哈笑說:
“米價方貴,居亦弗易!”
這是拿詩人的名字開玩笑,說長安米貴,白居可不容易呀!言外之意,這京城不好混飯吃。顧況說罷,隨手翻閱起白居易的詩稿。誰知看罷第一首,顧況的眼眼瞪大了;看了第二首,顧況十分吃驚;看第三首時,顧況不由誦出聲來,當念到“野火燒不盡,春風吹又生”時,大為選賞,擊案叫說:
“道得個語,居亦易矣!”
這是說:能寫出這么妙的詩,在京城做官也不算難了!后來,顧況經(jīng)常向別人談起白居易的詩才,盛加夸贊。白居易的詩名就傳開了。
接著穿行羊腸小道,七彎八拐,便是墓園的墓體區(qū)。白居易于唐武宗會昌六年(公元846年)八月逝世后,遺體就安葬在這里。一座半圓形的墓冢前,立有“唐少傅白公之墓”碑,周圍蒼松環(huán)立,翠柏成行,山花簇擁,莊嚴清麗。站在這兒,東眺嵩岳少室隱約可見,西瞰長橋臥波水平如鏡,北顧邙山蜿蜒起伏,南望窟龕密如蜂巢,游目騁懷,妙趣倍增,不少游人在此流連忘返。
詩人墓冢旁,有一座因地勢而建造的長廊,這里就是詩廊區(qū),集中陳列著著名的書法家、畫家書寫的詩詞碑刻以及描繪詩意的瓷磚壁畫,作品大多為贊頌白居易文功政績的詩詞。作為地方官,白居易每到一處,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(nèi),革弊興利,造福于民,且廉潔自守,不貪分文。這種忠于職守、濟世利民、以天下為己任的崇高官德,值得后人稱道。唐穆宗長慶二年(公元822年)七月,白居易 任杭州刺史。在任期間,體恤民情,實施修筑堤防、蓄積湖水、開墾農(nóng)田等工程,大大促進了農(nóng)業(yè)生產(chǎn)的發(fā)展,當?shù)匕傩詹粍俑屑?,刻碑以銘記他的功績。白居易也寫下了“唯留一湖水,與汝救兇年”的深情詩句。離任時,他還將剩余的俸銀,全部留在官庫里,使其繼任者用以補缺達50年之久,一時傳為佳話。唐敬宗寶歷元年(公元825年),白居易改任蘇州刺史,他仍舊廢寢忘食,勤心勞力,為蘇州百姓造福,政績斐然,深受蘇州百姓的愛戴。離任時,蘇州數(shù)十萬群眾揮淚相送,白居易十分感動,寫有《別蘇州》:“青紫將行吏,斑白列黎氓。一時臨水拜,十里隨舟行?!痹娙藙⒂礤a在《白太守行》中也寫下了這感人至深的場面:“聞有白太守,拋官司歸 。蘇州十萬戶,盡做嬰兒啼?!卑拙右滓采钋榇鸬溃骸跋聭M蘇民淚,上愧劉君辭。”白居易晚年寓居洛陽香山時,仍不忘造福于民。為治理龍門潭南面屢屢造成船毀人亡的天然險灘——八節(jié)灘,他不惜把自己的家產(chǎn)全部變賣,同時又以自己的聲望和資歷,多處奔走,發(fā)動各界人士捐助,以解決經(jīng)費奇缺問題。當工程竣工,舟船順利通過險灘時,年邁的詩人抑制不住內(nèi)心的興奮,當即揮毫寫道:“心中別有歡喜事,開得龍門八節(jié)灘?!?
詩廊區(qū)還陳列著一些白居易的傳世名篇,如《賦得古原草送別》、《長恨歌》、《琵琶行》、《觀刈麥》等。讀著這些千古傳誦的詩句,越發(fā)敬仰這位在中唐時期鼎力推行新樂府運動、開一代詩風的偉大現(xiàn)實主義詩人。
白居易墓坐落在琵琶峰巔,背靠龍門東山主巒,前面是陡悄的土坡,坡下邊是寬寬的伊河。有人說,這是詩人生前喜歡伊闕風光,特意囑咐后代將他葬在這里,好在死后也能靜靜欣賞伊闕勝景的。也有人說,詩人遺囑葬在琵琶峰 巔是另外的意思。
白居易在長期的官場坎坷中,日益認識到官場的黑暗。到了晚年,詩人仕途冷淡,方才寄情于山水。他退出官場傾軋后,從一旁冷眼相觀,更認識到宜海的險惡。因此,他對仕途是徹底失望了。而且,他還不希望自己的后代再步自己的后塵,去官場空耗生命。
于是,詩人交待自己的后代:從今后,要代代相傳,不要再出去做官。他還研究了風水學,看到琵琶峰前面陡悄,下臨闊水,是塊絕地,是選墓址的忌諱之處,就故意舍棄北邙那人人向往的葬人的風水寶地,將自己的墓址選在這前臨絕地的琵琶峰巔,以斷了自家的官氣。
白居易的后代,不知是自覺遵守祖訓;還是真給詩人斷了官氣,當官的還真是寥寥。
收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