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風穴寺聯(lián)系方式:地址:河南汝州市福盈街西15排4號
電話:013569576850 - 風穴寺門票價格:
- 風穴寺獲得榮譽: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
- 風穴寺開放時間:
如果你早已準備好旅游證件,如果你想來 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,如果你想使用最低的價 格購買到風穴寺旅游商品,加入旅游尾單平臺吧! 我們將會把最新最劃算的風穴寺旅游產品推送給 您!趕快預留您的聯(lián)系方式吧。
風穴寺,位于臨汝縣城東北9公里的嵩山少室南麓。峰巒秀拔,蒼柏疊翠,清泉側流,風景如畫;寶塔高聳,殿閣巍峨,碑碣林 立,典雅古樸,具有江南園林風格。風穴寺始建于北魏,是我國最古老的佛寺之一,因寺東之山有大小風穴洞而得名。風穴山口,兩山夾道,萬木蔥蘢,流水潺潺。迤儷北行3華里,方能發(fā)現(xiàn)寺院,確有“深山藏古寺”“曲境通幽處”的詩情畫意。寺院群山懷抱,北有紫霄峰,側有紫云峰、紗帽峰、香爐峰、石榴峰等九條山脈逶迤相連,朝向寺院,有“九龍朝風穴,連臺見古剎”之譽。寺內殿、閣、樓、臺140余間,依山就勢而建,高低錯落有致,多變多姿,集中秀麗。
風穴寺始建于北魏,是我國最古老的佛寺之一,因寺東之山有大小風穴洞而得名。風穴寺,位于汝州市東北9公里的嵩山少室南麓。峰巒秀拔,蒼柏疊翠,清泉側流,風景如畫;寶塔高聳,殿閣巍峨,碑碣林立,典雅古樸,具有江南園林風格。
風穴寺曾與白馬寺、少林寺、相國寺齊名,被稱為“中原四大名剎”?!端虑?,有初唐詩人劉希夷墓園。寺側,有宋儒吳幾復隱居讀書山洞。
風穴寺的佛教傳承,初為天臺,后為臨濟。唐開元間,有天臺七祖貞禪師在此修習止觀。唐末,禪宗臨濟宗之三祖南院慧,四祖風穴延沼,五祖首山省念皆在汝州廣弘佛法。史料稱“至南院以下,皆佛祖正傳 ,燈燈相續(xù)。彪炳史錄者,雖曰不盡出于風穴,然源流相承,肩比踵接,汝海宗風,一時獨盛。固亦法運中云龍風虎之會也歟?!?
風穴山口,兩山夾道,萬木蔥籠,流水潺潺。迤邐北行3華里,方能發(fā)現(xiàn)寺院,確有“深山藏古寺”,“曲徑通幽處”的詩情畫意。寺院群山環(huán)抱,北有紫霄峰,側有紫云峰、紗帽峰、香爐峰、石榴嘴峰等9條山脈逶迤相連,朝向寺院,有“九龍朝風穴,連臺建古剎”之譽。寺內殿、閣、樓、臺140余間,依山就勢而建,高低錯落有致,多變多姿,集中秀麗。
寺前有接圣橋,傳說是拜接乾隆帝圣旨的地方,故名"接圣橋"。橋上青石欄桿雕刻玲瓏。橋北是觀音閣,為重檐歇山式,飛檐挑角,細工剔透。該閣俗稱"水府"。因閣前有大慈泉,碧水噴涌。閣后有東西龍眼、君子、問清、盈科諸泉匯于橋下,泉水環(huán)繞"漣漪亭"一周,觀音閣恰似水中龍宮,故名。
寺院的天王殿、中佛殿、大雄寶殿依山就勢興建,高低錯落有序,與白馬寺、少林寺建筑迥然不同。三宮殿、六祖殿、韋馱殿、神堂布局如棋盤。西南角有鐘樓,西北角有藏經樓,七祖塔聳立在水陸殿前寺院的中心左側,俊秀挺拔,給人"五步一樓,十步一閣,抬頭一景,轉彎另一天地"的撲朔迷離情趣。中佛殿是河南省保存最完整的金代殿堂建筑。面闊、進深各三間,歇山頂,圖案規(guī)正,結構嚴謹,雕梁畫棟,比例適當。殿內的石雕、木刻、佛像、菩薩等形神兼?zhèn)?,剛勁瀟灑。懸鐘閣為三檐歇山式,巍峨高聳,內懸宋宣和七年(1125)所鑄大鐵鐘一口,重9999斤,造型古樸,聲音渾厚。
大雄寶殿之后,拾級而上,攀登108級臺階,穿過方丈殿、羅漢殿,便是望州亭。此處海拔305米,臨亭俯瞰,寺內亭臺樓閣、殿堂碑塔盡收眼底;向北眺望,9華里處的玉皇山紫霄峰連著紫云峰、香爐峰、沙帽峰、石榴順峰等九峰,逶迤疊擁著寺院,宛 如九條長龍,故稱九龍口;向下俯視,山巒環(huán)拱,狀若蓮花,寺院恰居蓮臺中心
現(xiàn)存最早的建筑是唐開元年間建造的七祖塔,高24.16米,為九層密檐方形磚塔。中佛殿建于金代,距今已有800多年,為單檐歇山式建筑。毗盧殿位于中佛殿后,重建于明成化十一年(1475年),殿內有永樂七年周王朱肅獻的漢白玉釋迦牟尼佛像一座。三層懸鐘閣建于宋代,閣內懸掛有北宋宣和七年(1125)年鑄造的鐵鐘一口,重4998公斤,造型渾厚古樸,銘文清晰。寺院周圍有元、明、清各代寺塔84座,是河南省第二處較大塔林。風穴寺歷史悠久,不少文人墨客曾在這里留下了珍貴的足跡。新中國成立后,該寺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。現(xiàn)已對外開放,不少國際友人慕名而至
寺內碑碣林立,上自五代時后漢乾祐三年(950年)的《風穴千峰白云禪院記》,下至宋、元、明、清碑刻,或記事,或賦詩,真、草、隸、篆,各體具備,其中不少是藝術珍品。此外,有珍珠簾、大慈泉、玩月臺、升仙橋、翠風亭、銀屏風、吳公洞、望州亭等八大奇景,還有小龍門、石龍門、洗風尾、東山仙人靴、西山一尊佛、半云巢、無心處等72小景。
寺院周圍有元、明、清各代寺塔84座,是河南省第二處較大塔林。風穴寺歷史悠久,不少文人墨客曾在這里留下了珍貴的足跡。新中國成立后,該寺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。
中佛殿建于金代,距今已有800多年,為單檐歇山式建筑。毗盧殿位于中佛殿后,重建于明成化十一年(1475年),殿內有永樂七年周王朱肅獻的漢白玉釋迦牟尼佛像一座。三層懸鐘閣建于宋代,閣內懸掛有北宋宣和七年(1125)年鑄造的鐵鐘一口,重4998公斤,造型渾厚古樸,銘文清晰。寺院周圍有元、明、清各代寺塔84座,是河南省第二處較大塔林。風穴寺歷史悠久,不少文人墨客曾在這里留下了珍貴的足跡。新中國成立后,該寺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。現(xiàn)已對外開放,不少國際友人慕名而至。
風穴寺周圍松柏如濤,群山如障,風光綺麗,自古為寺廟勝地。
收起